所属频道: 首页 > 行业快报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中国式养老”要用好“人口老龄化红利”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中国式养老”要用好“人口老龄化红利”

来源:中新网发表时间:2022-02-17 05:35  阅读量:13858   

人口老龄化是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社会所要应对的巨大挑战而在中国,基于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的特点,这一挑战似乎更为严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中国式养老”要用好“人口老龄化红利”

最近几天,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卓越服务EMBA课程部,DBA课程部联合主办的卓越服务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论坛以中国式养老发展新机遇与新模式为主题,聚焦养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与发展

老有所养是亿万老年人的殷切期盼,也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64亿,约占总人口的18.7%,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达到13.5%,接近深度老龄化水平根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将突破3亿,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接近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迅速增长的数据背后,是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如何解决中国社会的养老焦虑,中国式养老的出路又在何方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就以中国式养老:新挑战,新模式,新路径为题发表演讲,并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用好‘人口老龄化红利’这一观点

汪泓指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即将步入深度老龄化时代,以2020年的一组数据为例,中国独居和空巢老人数量已达到1.18亿,8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900万如果10%的老人需要养老服务,则养老服务岗位最低将超过1180万个,养老服务需求增长明显

但与此同时,中国式养老也面临严峻挑战,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未老先退所导致的银发贫困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汪泓看来,中国式养老面临五大新挑战挑战一,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亟待建立目前中国仍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传统养老服务体系多层次,立体化,智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亟待建立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呈现橄榄型的结构,养老机构的供给呈现哑铃型,体现在需求最大的中端养老机构存在缺口

挑战二,养老保险融资过多依赖基本养老保险和现收现付的融资方式,第一支柱责任过重,一支独大的现象比较严重,结构性问题突出。滚滚“银浪”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也蕴含着宝贵的发展机遇和希望。

挑战三,养老产业发展面临体制性,观念性障碍比如竞争行业与非竞争行业区分不明确,缺乏政府/市场介入的边界划分,比如民营机构在财政支持,土地使用等方面先天不足,与公办机构无法平等共同发展,比如管理上处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局面此外,对福利化养老,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误区,影响了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同时老年人重积累,轻消费的传统观念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消费增长

挑战四,养老金融体系需进一步提升,监管力度应进一步加强二三支柱发展滞后,养老金的充足性,可持续性存隐忧商业银行参与度低,从储蓄向养老资产配置的转化渠道不畅个人养老金体系亟待起步,监管体系亟需完善

挑战五,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才队伍三高三低,即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高,学历水平低,平均年龄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化危机为机遇,化危为机,化老龄化风险为“长寿红利”?为此,CBN近日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

除了在外部寻求突破口之外,汪泓认为激发年轻老龄人口的活力与能力,用好人口老龄化红利或许可以另辟蹊径,为中国式养老提供全新的路径。

在汪泓看来,一个充满活力的老年人是一个隐性的,潜在的,活跃的,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劳动力,如果用得好,完全可以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像医生,教授,律师这样的专业人士。

她指出,首先,激发年轻的老年人活力与能力,对社会财富的积累有好处,因为他们的学识,他们的社会贡献,都可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继续发挥作用其次,年轻的老人是一个有钱,有力,有闲,有智慧的群体这部分人群享受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见证了中国40年的变化,他们的个人财富逐步积累,也具备较好的支付能力,养老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更愿意尝试有尊严的养老生活,这部分人群应该是养老市场瞄准的群体第三,用好人口老龄化红利对于社会敬老爱老的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的文化建设都能发挥积极作用,他们是体育健身市场,文艺古玩鉴赏市场上一支重要的消费力量和推进力量最后,人口老龄化会反向促进老年健康服务业,包括老年保健,老年医疗,老年金融保险等银发产业的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能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学

此外,汪泓还从养老金融的角度做了分析,她认为当下中国已形成了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但目前中国三大支柱之间发展并不平衡: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支付压力逐渐增大,第二支柱企业和职业年金参加人数不到3000万人,规模较小,覆盖面窄,短期内提升困难,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十四五的养老规划中,如何把中国的金融市场资产管理与中国养老体系的实际有机结合,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尽管中国养老保障起步较晚,经济水平城乡差距尚大,但汪泓还是对中国式养老充满信心她说,从脱贫帮困,乡村振兴到共同富裕,伴随着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价值与生命质量,伴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灌输,相信今后中国养老理念会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式养老模式会迎来巨大进步

责任编辑:余梓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f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