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发表时间:2022-03-23 19:42 阅读量:12411
种质资源是承载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具有实际或潜在的利用价值如古代地方品种,新培育推广品种,进口材料,重要遗传材料和野生近缘种等,都属于种质资源
作物种质资源不仅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也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种业振兴和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源泉和源泉它们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的战略资源最近几年来,伴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 《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的相继实施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种质资源的战略地位,加大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力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为基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做好种业翻身工作:条
最近几年来,我国通过对小麦地方品种和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在粮食作物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事实上,常规作物育种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来自于地方品种或野生近缘种关键基因的发现和利用
伴随着组学研究的深入,细胞学,遗传学和分子工程等领域涌现出大量新技术,种质资源保护的对象也从活体个体或群体扩展到DNA和基因现代种业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种质资源,研发优质农作物品种并申请专利,从而在国际种业市场形成巨大的知识产权优势利用种质资源开发的农作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芯片作用,体现了国家农业发展和农业企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长期的首要任务中国人任何时候都必须把饭碗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必须保证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因此,培育高产稳产新品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而高产稳产新品种的培育有赖于优良种质资源的深挖和有效利用因此,培育新品种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帮助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通过发掘绿色,优质,营养,保健,观赏等特色资源,培育绿色优质新品种,开发营养保健食品,提供观赏作物,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中,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云南的盖公米和辽宁的京租水稻,原品种在当地已经绝迹,从国家种质资源库带回来种植后,形成了一个粮食品牌同样,非传统特色种质资源利用潜力巨大,观赏油菜花和富含大麻二酚的桃花,大麻等特色种质资源在旅游产业和新药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空间
中国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成就举世瞩目。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丰富,但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一些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迅速消失同时,及时收集和保护种质资源,对于人类在发生重大灾害或特殊需求时,从种质库中重新获得战略储备,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种质资源的普查和收集从1955年到1958年,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收集了农作物种质资源1975年至1985年,开展了国家补充收集作物种质资源和专业,区域种质资源专项调查收集工作2015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收集工作通过持续收集和收集,2020年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总量将超过52万份,居世界第二位为有效保存收集的种质资源,中国建立了国家主导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包括1个长期库,1个重复库,10个中期库,43个种质圃,205个原生境保护点和种质资源信息库
我国科学家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通过栽培种与野生种的远缘杂交,创造了一批关键性状突出,遗传基础明确,育种者想用且易于在育种中使用的新育种材料通过创造水稻不育系,中国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有效利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小麦新种质创制中,我国已成功与野生近缘植物9属17种小麦杂交,其中4种属间杂交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报道其中,首次克服了国际上利用冰草优良基因改良小麦的难题,创造了一批多粒,高产,广谱抗病的新育种材料新材料已成为各麦区的主要育种亲本材料,培育了一批新品种将野生种优良的血缘基因导入栽培种,有效地支持了我国种业和农业的发展
为满足全社会对作物种质资源的需求,每年向国内1300多个单位和个人免费发放种质资源11万余份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作物种质资源支持培育新品种500多个,在解决农业重大需求问题上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支撑作用
加强开发利用,促进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不过,随着城镇化进程,气候环境变化,种养方式转变,我国农业种质资源正面临一些难题。首先是资源消失风险加剧。自然生态下的种质资源种类显著减少,交通便利地区野生近缘植物加快消失,一些地方畜禽品种数量下降。其次是保护体系不完善。一些资源重复保存,浪费人力财力,一些优异资源“深藏闺中”,得不到充分共享。再次是开发利用不充分。通过精准鉴定后用于育种的资源不到10%,大多数尚未被开发利用,已开发的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
将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种业发展优势是国内外种质资源和育种领域关注的焦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准确识别哪些种质可以直接利用,哪些种质需要通过哪些技术进一步改造才能成为亲本材料
矛盾但与保存的52万份种质资源数量相比,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与深度发掘,加强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的密切协作,从保存资源中发掘出大量优异种质并进行改良创制,将种质资源优势转变成可利用亲本材料优势,打通种质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培育出更多具有突破性的作物新品种
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发现,创制自主知识产权新种质是育种持续突破的关键因素我国的种质创新已经有效支撑中国的种业发展与粮食安全,但与打好种业翻身仗的要求相比,在创制自主知识产权可利用新种质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水稻拥有10余个不同基因组的野生种,但除了少数不育基因,抗病和抗虫基因得到利用外,众多基因还有待发掘,栽培小麦拥有23个不同的基因组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目前栽培小麦只利用了其野生近缘种基因库中10%—15%的基因资源,玉米具有23个近缘种和亚种,目前利用的仅仅是热带,亚热带亚种间的优异基因,而对于野生近缘种基因库的利用研究才刚刚开始种质创新既是一个原始创新过程,也是一个优异基因累积过程通过原始创新创制自主知识产权可利用新种质,过程长达15—30年,要付出大量财力,精力和时间,必须建立有效的持续稳定支持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完整体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