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发表时间:2024-03-20 08:52 阅读量:15025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顾婷婷 杭州报道
如何让沉睡在实验室里的专利真正应用到车间,真正面向市场,转化为真正的新质生产力?
3月19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现场推进活动在浙江举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会上获悉,截至3月18日,浙江已完成4.6万件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点工作,整体盘点率达50.4%,占全国总量的35.7%。会议当天还发布了浙江专利转化运用十大典型案例,正式实施全国首个产业组织专利池建设和管理标准,上线浙江专利转化资源库及启用浙江省高校院所专利转化金融服务超市。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利转化运用的重要力量。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运营促进处处长林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产业需求结合还不够紧密,专利转化运用还存在一些难点和堵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需要着力加以解决。其中,存量专利的闲置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要盘活这些有价值却被闲置的专利,首要的就是要搞清楚存量专利的底细,包括数量有多少,哪些最有价值等等。
据林敏介绍,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科技、教育、经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国资等六部门,出台了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点方案,确定18所高校为重点盘点单位,覆盖全省所有设区市,其他省内高校院所同步推进盘点工作,逐一明确盘点时间表、任务书。
唤醒的目的是为了转化。按照“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的思路,浙江省推出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柳景青介绍,该平台是根据省内99家高校院所和省外C9高校对自有存量专利进行自评的情况,结合“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15”科技创新体系需要,筛选出的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与浙江省产业适配度高的专利,建立了专利转化资源库。目前,专利转化资源库已涵盖13790件高价值专利。
活动当天还筛选了首批1365件重点推广专利,联动“浙江企业在线”数字化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匹配推送至有潜在需求的678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后续专利二次开发、专利产业化提供支撑。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为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成功实现了系列高性能聚苯硫醚树脂的生产,解决了我国高端聚苯硫醚树脂相关卡脖子难题。
产业组织专利池作为一种集中管理和共享专利的机制,能够有效整合专利资源,减少专利重叠和冲突,同时促进技术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协同。
为更好发挥专利价值,浙江省专利代理人协会正式实施《产业组织专利池建设和管理指引》。据介绍,这是全国首个此类标准,该标准适用于产业联盟、技术联盟、创新联合体、知识产权促进会或联合会等各类产业组织专利池建设和管理,将推动建立相关专利成果有效运用机制,提高高校与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林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一步,浙江省将充分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全力下好高校院所存量专利盘活“先手棋”,持续深入推进专利转化运用行动,切实将更多的专利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高校专利的转化运用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为此,浙江省创新打造高校专利转化金融服务超市。
近年来,浙江省持续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入园惠企”行动,强化金融支持知识产权转化实施导向,促进资本要素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有效融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2023年,浙江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项目10456件,担保金额3028.07亿元,其中,单笔授信1000万以下的普惠贷款授信金额共285.14亿元,惠及企业3994家,普惠贷款金额和惠及企业数均位居全国第一,普惠效果持续增强。先后落地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知识产权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首单专利实施失败费用损失保险、首单高校专利申请费用补偿保险。
林敏表示,金融服务超市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知识产权证券化、运营基金等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打造融“投资基金、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许可转化、证券化”为一体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通过资本赋能,助力创新侧、产业侧双向奔赴、共享共赢。业内认为这将为浙江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助力高校院所专利转化再添助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