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发表时间:2025-04-17 23:02 阅读量:11469
文/李安定
当下,一个很骨感的转折已经悄然而至,燃油混合动力汽车2024年快速发展,提升了在新能源汽车版图上的比重,正在挑战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
混合动力的历史坚守与市场觉醒
自从1997年丰田推出首款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以来,混动技术逐渐成为汽车行业低碳转型的“隐形冠军”。
过去15年里,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始终坚守混动技术路线。经过五轮的迭代,丰田的混动车型百公里油耗已经降到3.8升,排放也随之大幅度下降。
近年来,众多中国车企相继投身混合动力燃油发动机的研发,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混动车型,打破沉寂,异军突起。
对于混合动力的坚持与探索,在2024年迎来市场逆转:在中国所有新能源车中,混动车型销量增速达80%,远超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5.5%的增速,在新能源汽车版图中的占比也从2020年的18.3%跃升到40%。
中国的混合动力技术从“跟随者”跃升为“领跑者”。混动技术已突破“政策驱动”的局限,进入“市场驱动”新阶段。
欧洲政策转向与中国市场纠偏
把目光转向国外。欧洲早先曾激进地推行过“全面禁燃”的目标。但是节能减排的现实,迫使其进行调整,从2035年开始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该禁售令包括混合动力汽车。
笔者认为,这种转向与市场的表现直接相关:2024年欧洲混动销量加速增长,而纯电增长放缓。消费者用脚投了票——除了纯电动车的种种制约因素,在充电设施不足地区,混动是平衡环保与实用的优秀解决办法。
中国在多个层面也有调整。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厂发展合力;多地也出台或完善混合动力汽车相关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必须点赞的突破。由于当年相关国家对混合动力技术的封锁,主管部门一直没有对这种节能减排新技术给予补贴。现在中国已经昂然崛起为一个混合动力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大国,这种调整势在必行。
此外,调整还源于市场的现实:2023年国内纯电车型均价降至15万元以下,而混动主流价位站稳20-30万元区间,消费升级需求推动技术路线重构。
混合动力是一种“道”
1997年起,笔者曾三次赴日采访丰田,与企业高层多次对话,探寻混合动力的深层逻辑。
笔者曾为此撰文《混合动力是一种道》。阐明这一技术的精髓,就是把汽车在制动与滑行过程中所有丢弃的能量进行回收,存储在一块不大的电池里。车辆行驶中,电池输出电能,与燃油机共同发力,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丰田当年称之为油电混合动力。
这种底层逻辑,可以搭载到所有新能源的电驱动技术中。以混合动力HEV为基础,扩大电池容量,加一个电插头,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拿掉燃油发动机,保留电机、电池、电控,就是纯电动车EV;把发动机换成氢燃料电池堆,加两个储氢罐,就是氢能源电池车。
眼下的插电混动,也起源于丰田:燃油混合动力之外,再用一块较大的电池,外插电源充电参与驱动。一方面消除了纯电动车的“里程恐惧”;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单纯混合动力提速能力不足的弊端。
增程车型,起于通用电动车VOTE,是在电能耗尽时,再用一个小的发动机发电补充。今天中国的增程车,更升级为全部由燃油增程器发电,是一辆自带发电机的电动车。由于发电时发动机输出平稳,比起普通燃油车明显节油。
世界最强的混动技术在中国
近年来,国内企业各自开发出的混动系统灿若群星,包括吉利雷神、长城魏牌DHT-PHEV、比亚迪DM-i、长安蓝鲸iDD、奇瑞星途M3X等十余种混合动力技术。
奇瑞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新能源车的厂家,也是深耕发动机技术16年的“理工男”。日前,奇瑞宣布推出一款最新的混动专用发动机——鲲鹏天擎,其热效率突破48%,创造了全球混动发动机领域的新纪录。
笔者认为,我国国土面积大、能源结构多样,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多路线发展更符合实际需求,插电混合动力正是其中的重要路径。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燃油车在全球汽车市场仍将保持主流地位,混合动力将会对传统燃油车的技术创新和升级产生极大的推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浙江鼎力年报摘要: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2.76%
下一篇:返回列表